中小企业数字化是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。例如,经合组织成员将中小企业作为国家数字化战略的一部分,欧盟制定了到2030年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90%的目标。中国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重点建设数字中国;去年底,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出台,多处提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。证明了国家对数字化的高度重视。

中小企业转型的意义与障碍
首先,规模较小的公司对数字化转型更敏感,效率提升更快。一些小微企业通过数字化可以实现10%的生产力提升;而小企业只能实现7%的生产力提升。这种增长非常显着,尤其是在生产率增长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。
其次,很多企业的数字化已经进入“2.0时代”,也就是很多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进行了数字化。这与数字化转型不同,因为已经出现了许多数字原生的中小企业。这对于未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此外,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遇到了诸多困难,其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。欧盟调查显示,62%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会遇到障碍,欧洲投资银行也发现,,在80%的大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,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不足30%。在中国,79%的中小企业基本处于数字化最原始的阶段,差距巨大。
为什么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会面临如此多的障碍?
首先,中小企业没有数据文化和数据管理实践,90%的企业在数据采集上暴露出较大问题。例如,一些中小型PLC的数据格式不统一,缺乏基础数据。二是企业没有人才。只有15%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。第三,中小企业缺乏最基本的数字化转型工具。许多数字化转型工具都是基于大中型企业。
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“三高”:高门槛、高成本、高人力资源。成本不仅仅来自购买系统或制作套件工具。由于缺乏数据、工具和人才,很多企业,甚至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“摩擦成本”过高。这些障碍的存在,使得85%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为继。
中小企业转型理论分析框架
中小企业的转型不能单打独斗,需要借助聚合平台和颠覆平台两大平台。聚合平台就是聚合中小企业的需求,开发新的工具。颠覆一个平台就是做一些全新的事情。这两个平台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不同的效率。研究表明,融合平台优于颠覆性平台。因此,平台本身的商业模式并不是颠覆性的,而是通过平台上的资源聚合来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。
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化,让中小企业能够突破企业的边界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何难?因为企业资源是有限的,平台可以帮助企业突破这个限制,就像打破企业的围墙一样。打破壁垒的工具是数字化,将企业的流程、业务、客户数字化,使其在数字空间自由流动。
网络效应对数字化转型也有很大帮助。 2020年,我们和阿里云联合发布的云计算报告显示:,当一个地区的云连接企业数量增长较快,全要素数字化企业数量增加时,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。
另外,为什么数字化转型在不同公司的运作方式不同?主要是没有互补的技术和互补的资源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数字化转型的问题,还需要资源互补、要素互补的进一步完善。如何解决资源互补?可以通过平台生态来解决。比如阿里巴巴的生态已经形成了大量的资源互补,产品可以在1688等电商平台上销售,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分析都有好处……生态给整个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很大的价值。

具体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?
二是服务一体化。做电商,企业也需要商业顾问,像凌阳这样的企业提供后台分析资源。
第三,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带来跨境销售机会。
为什么要把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?首先,电子商务的摩擦成本极小。二是电子商务带动数字集聚。在平台和生态企业的参与下,企业数字化转型将融合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,产生更大的效应。比如1688的数据显示,如果供应商增加1%,销售额不仅会增加1%,还会增加3.4%。数字聚合的影响不是线性的,而是递增的。
如何破解数字化转型的“摩擦成本”?
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摩擦成本来自三个方面:
第一,与业务数字化一样,组织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。
第二,消费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收益很容易看到,但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收益却很慢。调查显示,企业在工业互联网转型一年内看不到效益,但一旦有效益,就会进入正反馈循环或正增长轨道。
第三,企业供应链管理数字化需要外部链接。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。未来10年,数字化工具将打破企业资源壁垒。供应链管理不能简单地通过数字化来解决,而是要在供应链中实现更快、更智能的整合。
平台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摩擦成本。平台通过提供大量数据和研发工具,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进步。借助平台,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开放合作,获得创新资源;通过逆向研发,他们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随着整个研发路径、研发工具、研发组织形式的改变,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站在同一个起点上,使得数字化转型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。
最后,企业需要大量的战略资源,包括算力、算法、数据等,通过数字化实现增长。这些战略资源过去难以获得,现在有了数字化工具和关键资金,推动了政企协同,打开了企业的“黑匣子”,为数字化转型成功奠定了基础。